信息检索:   
你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安全学堂 > 初中 > 心理健康

杜绝偷窃

发布时间:2011-06-20来源: 本站 阅读: 【字体: 关闭

杜绝偷窃

博士开讲

    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产生这种行为的概率在青少年当中还是很大的。青少年的心志发育还不完全,对事物的认识还有偏颇,自制能力不是很强。当他们碰到逐渐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会一心想要占有,结果就出现了随便拿别人东西的现象。事实上,他们不是不知道随便拿别人东西是不正确的,但是对这种错误的认识还不是很透彻,而且遇见吸引逐渐的东西,没有如成人一般克制自己自制力,结果就出现了“偷盗”的行为。

    青少年出现这种偷窃行为是最使父母担心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在父母的眼里,这样发展下去时很危险的。事实上,青少年的偷窃行为并不像父母所认为的那样严重,它与成人的偷窃时不同的。成人偷盗,都是有明确的目的,是在已经明确的意识到会对别人造成损失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行为。青少年则不一样,他们的“偷盗”动机只是自己喜欢,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么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得到解决的。

    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偷盗现象比较普遍、同时也比较严重的就是偷家里的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的家长对孩子管的过分严格,当孩子看到有的东西别人有而自己额米有,看到别人吃零食而家长不满足自己时,就去拿家里的钱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往往这时候,孩子对拿家长的钱觉得无所谓,反正是自家的钱。一方面是部分家长的钱到处乱放,而对自己的钱或东西心中有数,孩子拿钱花了,家长也不知道,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习惯。还有的孩子受不良影响,虚荣心强,从家里偷钱买东西分给大家摆阔气。

    虽然青少年偷盗和成人偷盗有本质上的区别,当父母对此也不应该掉以轻心。毕竟,孩子随便乱拿别人东西是一种不良的坏习惯。如果发现孩子平时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必须加以重视,帮其改正。小的错误不及时纠正,错误严重了再改就难了。就像上面例子中,雷洋在老师的教育下本来认识到了偷拿老师的纪念币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可是雷洋的家长对他袒护和姑息迁就,结果雷洋小偷小摸的行为不但没有得到改正,而且造成了接二连三偷拿同学东西的现象。

    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随便拿家里的钱偷着去花时,家长要告诉孩子这是不良行为,如果需要可以讲明情况,征得父亲或母亲的允许。别人的东西不可随便乱拿,如果喜欢要经过别人的允许才可以动,玩完后主动还给人家,不可以偷偷地带回家。当孩子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时,家长要耐心询问,带着孩子把东西及时给对方送回去,并向对方道歉,让孩子懂得知错就改。这样孩子小偷小摸的毛病就会逐渐改掉了。青少年小偷小摸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将来走上社会,很有可能就此走向犯罪的道路,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每位家长都不能忽视孩子身上的这一缺点。

    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最忌讳的就是家长包庇、袒护。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是件不光彩的事,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便采取极不冷静的护短做法,这是有包害而无一利得。当孩子看到家长对自己的错误如此包庇、袒护,会更加助长这种不良习气,不利于其健康发展。在教育孩子方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保持一致。如果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就需要家长与学校和老师保持联系,出现问题及时找老师沟通,不要怕丢自己的面子而庇护孩子的短处,家长护短,不仅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还会埋下隐患。

....................................................................专家支招

    对于青少年的偷窃行为,父母首先要注意孩子的不良苗头,隐患于未然。父母平时应该多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情绪反常,花钱很随便,来路不明等不良苗头,要及时了解情况,问明钱或东西的来路,采取教育措施,预防孩子走上歪路。

    此外,父母还要对孩子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增强孩子的法律意识。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那些是违法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孩子只有懂得了社会规范,才会逐渐增强法制观念,才不至于去做违法的事情。

    而一旦孩子有了偷窃的行为,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的话,父母应该做到:

    1、要教育孩子勇于承认错误

   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青少年也不例外。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改掉偷窃的行为。一旦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父母应该及时将物品归还原主,同时要教育孩子致歉或赔偿,不要让孩子将错就错或存在侥幸心理。

    2、要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

    父母要了解掌握孩子的动向,把孩子再次偷窃的行为消灭在萌芽阶段,千万不能放任不管,听之任之。发现手里的物品不属于自己,父母一定要弄清楚来龙去脉,并教育鼓励孩子将物品归还原主;同时要为孩子提供他说必须的物品,满足孩子的正常需要。

    3、不遗留任何可以诱发偷盗的实际和物品

    父母要制造一个孩子不容易产生偷窃行为的环境。不要随便乱放钱包、零钱等;去别人家,临走时提醒孩子把玩过的东西放下再走等。

    4、要端正态度,正确引导

    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偷窃行为时,不要表现得过于愤怒、失望和吃惊,更不要随便夸大事实,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父母此时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和说服孩子,比如你确定孩子从你的皮夹里偷了钱,最好不要用提问的方式问这件事,而是告诉他:“你从我的皮夹里拿了一块钱,我希望你还给我。”当钱被还回来时,大人应该跟孩子说:“如果你需要钱,可以问我要,文秘可以商量。”如果孩子否认拿了钱,不要和孩子争论,也不要恳求他坦白,而应该说:“你知道我已经知道了,你必须把钱还回来。”如果钱已经花光了,那么谈话的内容应该集中在偿还的方式上,比如做家务,或者在零花钱当中扣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教育部《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解析》学生读

附件:

上一条信息: 理性看谣言

下一条信息: 失败综合症

【返回列表】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trl+Enter]
?